拜登確診引關注 洛杉磯加大新研究助治攝護腺癌

前總統拜登18日證實罹患惡性攝護腺癌,引廣泛關注。近期發表於「泌尿學期刊」(Journal of Urology)網路版,由洛杉磯加大(UCLA)領導的研究表明,使用先進MRI影像技術及精準的定向治療,可幫助患有中低風險攝護腺癌男性,安全地長期進行主動監測,有助避免後續切片檢查,延遲甚至避免手術或放射療法等侵入性治療。
洛杉磯加大新聞稿指出,研究顯示,過去被認為不可少的定期切片檢查,在多數情況下可被MRI取代。此外,對癌症稍具侵略性的男性,接受定向治療比未接受治療的患者,更可能避免手術或放療。接受定向治療的男性中,84%避免手術或放療,未接受治療的男性中,此數據僅46%。
該研究資深作者,UCLA格芬醫學院泌尿外科教授馬克思(Leonard Marks)表示,「此研究象徵攝護腺管理方式一大進步。透過結合MRI引導診斷和選擇性定向治療,可替患者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方案。此策略不僅能避免不必要的程序,還能精準預測哪些患者可延長監測時間,進一步提升生活品質,減少副作用且不降低安全性。」
攝護腺癌是美國男性最常見癌症之一,每八名男性中,約有一人會在一生中被診斷出此疾病。許多這類癌症屬低風險且生長緩慢,甚至終其一生不會發病。然而,儘管主動監測接受度愈來愈高,許多男性擔心風險仍選擇手術或放療,從而導致嚴重的長期副作用,如失禁或性功能障礙。
為幫助提高主動監測的信心,減少過度治療不確定性,洛杉磯加大研究小組研究是否將MRI引導切片和及定向治療整合到監測計畫中,讓監測更安全、有效。
MRI和MRI引導切片替醫師提供更清晰的影像,更準確追蹤病情變化。過去此工具尚未廣泛運用,醫師依賴傳統超音波引導切片。然超音波有時會漏掉重要腫瘤,或對生長緩慢腫瘤進行過度治療。定向治療是一種針對腫瘤而非整個攝護腺的微創療法,這項技術利用MRI等影像引導精確定位。
該研究分析2010年至2022年參與洛杉磯加大主動監測計畫的869名患者數據,這是針對攝護腺進行MRI和MRI引導切片的最大型長期研究之一。參與者在研究開始時接受MRI引導切片,結果顯示他們的攝護腺癌屬低至中等風險,並在計畫中停留至少一年。自2016年起,部分患者因癌症風險稍高或病情有惡化跡象而接受定向治療。符合條件的393名病患中,約四分之一(99人)選擇接受此治療。
研究發現,MRI在辨別穩定癌症方面準確度很高,可正確預測90%至95%低風險和70%中風險癌症男性病情不會進展,醫師可更精確地評估癌症。也因此,團隊發現重複切片的需求大幅減少,進一步降低接受手術或放療機會。
此外,患者因焦慮而退出主動監測計劃的比率也有所下降。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與MRI為基礎監測方法及監測計畫安全性增加有關。「儘管定向治療組的樣本數較少,且追蹤的時間較短,但在避免手術或放療方面,定向治療的短期優勢顯而易見」馬克思說,這項研究提供迄今最有利的證據,證明以現代影像及微創治療為基礎的主動監測策略能嘉惠更多患者。然研究人員也指出,此研究是在專業的醫療中心進行,可能會限制研究結果在其他環境中的適用性。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