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母親節 社區籲重視媽媽權益 鼓勵注意心理健康

母親節,對許多人而言或許只是一個送禮、送花,道聲祝賀的平凡節日,但對今年即將成為人母的華女珍妮來說,這一天是人生中的重大里程碑。預產期就在5月的她,很快將進醫院準備生產,懷胎十月的孩子終於將與爸媽見面的情緒,對她而言或許遠比節日的儀式感更為強烈。
懷孕的過程讓她深刻體會到與孩子連心的幸福,也帶來許多前所未有的身體與情感體驗,並對生命多了一份敬畏。在此過程中,伴侶的悉心陪伴也讓他們更加有勇氣,一起迎接孩子的到來。
盡管如此,珍妮坦言,對於「母親節」這件事,她仍沒有真切的感受。目前最重要的願望,是希望生產順利、孩子健康。她表示,反倒比較擔心孩子日後會因為生日太接近母親節,而要在慶生之餘額外惦記要準備母親節,「希望他以後不要有過節的壓力。」
而對於廣大正值育兒階段的媽媽們而言,母親節的意義可能早已超脫節日的形式。日子依舊照常,孩子仍需照顧。育有小齡女兒的米娜也笑稱,如按摩、美甲等體驗對她來說都是很棒的母親節禮物,「最好是能附贈日托服務,」道出媽媽們的辛苦與不易。
親子互助會會長黃妮可也表示,對媽媽來說,母親節最棒的禮物或許就是「讓自己放個假」。她指出,許多華社媽媽在丈夫長期外州工作的情況下,得獨自一手包辦家中大小事,雖然能與人建立社交圈,但更多人性格內向,甚至有社交焦慮,長期下來不僅得在孩子面前強裝堅強,更難以真正好好照顧自己。她呼籲,即使成為母親,也應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尤其新移民家庭仍處於適應期,更需要給自己喘息空間。
她觀察得出, 孩子已經上學的母親較有機會出外踏青散心,但對於仍照顧年幼孩子的媽媽來說,日常幾乎沒有空檔,光是接送孩子就已占據整天的時間,若缺乏支援,生活節奏更是零碎。因此她認為,母親節若有什麼值得送給自己的禮物,那就是「重新找回屬於自己的時間與節奏」。
「很多人覺得媽媽這個工作沒有價值,讓她們的付出被忽略或是貶低,但社會應該更關注母親這個在群,尤其這還是一份沒辦法辭職的工作」,黃妮可說道。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