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擔憂經濟影響與遭孤立 中國決定與美國談判

中國副總理何立峰即將啟程赴瑞士,與美國財政部長被森特舉行經貿會談,路透指出,隨著中國的貿易夥伴開始與美國談判,中國官員在私下越來越擔心關稅對經濟的影響以及孤立的風險,各種因素加總,中國派出何立峰與美方會談。
路透援引三位了解北京想法的官員透露,隨著中國的貿易夥伴開始與華盛頓進行協議談判,中國官員在私下越來越擔心關稅對經濟的影響以及孤立的風險。官員表示,這些因素,加上美國的主動接觸和川普言論的緩和,促使北京派出中國經濟「沙皇」何立峰本週末在瑞士與美國同行舉行會談。
報導指出,由於中美外交關係的不穩定性,兩國重新接觸變得複雜。兩名官員表示,北京尤其認為美方 4 月底向中國有關部門發出的有關芬太尼問題的信函「傲慢無禮」。其中一位知情人士和另一位官員表示,由於對哪些官員應該參與存在分歧,安排談判的努力進一步受阻。
稍早路透根據對中美雙方近十幾位政府官員和專家的採訪,首次報導了中國決定談判的原因、華盛頓關於芬太尼的信函、美國在北京的外交挑戰以及雙方早期的接觸。
據一位知情官員透露,在川普實施「解放日」關稅後,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曾悄悄聯繫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但因級別不夠而遭到拒絕。
川普一直在推動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直接會談。但根據雙方的公開聲明,中國拒絕了這個想法,認為這不符合其在領導人簽署任何協議之前先制定細節的傳統做法。一位消息人士稱,對中國來說,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川普2 月公開斥責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並補充說,中美領導人之間任何未經安排的「敵對互動」都將讓習近平顏面盡失。隨著雙方趨於緩和,中國決定推選副總理、習近平親信何立峰出馬,何立峰的前任劉鶴於 2020年與美國達成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一位消息人士稱,此舉滿足了華盛頓與直接與習近平接觸的高級官員進行實質會談的要求,但避免了讓中國領導人陷入潛在的尷尬境地。
三位了解中國政府想法的人士表示,北京方面讓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內部發出的信號,即中國企業正在努力避免破產並被取代美國市場。受到直接影響的產業包括家具、玩具製造業以及紡織業。而對在日內瓦的談判,北京似乎抱持著不高的期望,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內部已將談判從更高級別降級為僅僅是一次會議,反映出中國方面認為,在川普和其他美國高級官員數週來不斷發出相互矛盾的信息後,談判將主要是為了能夠了解華盛頓的要求和紅線。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7日宣布:應瑞士政府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國副總理何立峰將於5月9日至12日訪問瑞士,與瑞士領導人及有關方面舉行會談。訪瑞期間,何立峰作為「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將與美方牽頭人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舉行會談。5月12日至16日,何立峰將赴法國與法方共同主持第十次中法高級別經濟財金對話。
▼收聽一洲焦點播客版(Podcast):
FB留言